小说:《儿媳骂我是恶婆婆,我登报卖房后她哭疯了》
我被刚过门的儿媳挂上本地家庭调解节目官微。
她控诉我这个“孤寡老太婆”控制欲太强,每周都要逼他们跑回郊区老房子,陪我演一场“母慈子孝”的“鸿门宴”。
可三个孩子结婚买房,我每家都出了首付。
我从没提过别的要求,唯一的期盼,不过是他们每周能回来陪我吃一顿热饭。
全网都在骂我是“新时代恶婆婆”,我懒得争辩,索性直接登报声明:“为响应子女呼声,尊重个人时间,本人名下老宅即日挂牌出售,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本人入住高端养老社区及后续环球旅行。”
声明一出,三个家庭彻底炸了。
儿女们堵在养老院门口,哭着求我把那个“家”换回来
……
我被刚过门的小儿媳挂上了网。用的是本地最火的一个家庭矛盾调解类自媒体账号。
标题耸人听闻:“我的婆婆,一个控制欲爆棚的‘慈母’,每周逼我们全家回去演戏。”
配图是我家老宅的院门,青砖灰瓦,显得古板又压抑。
底下,是她精心编辑的文字……
“我真的要窒息了。结婚后,婆婆要求我们每周必须回郊区老宅吃晚饭,必须风雨无阻。”
“没人愿意周末还开一个多小时车,就为了陪一个孤寡老人演母慈子孝的戏码。”
“我老公稍微提一句想休息,她就唉声叹气,说自己命苦,养大了孩子都飞了。”
“这是亲情绑架,是新时代的封建大家长!”
这条帖子,瞬间引爆了评论区。
“天呐,最烦这种老人了,自我感动,根本不体谅年轻人的辛苦!”
“00后表示,这种婆婆,一天都忍不了,姑娘快跑!”
“还回什么家?直接拉黑断联,让她自己过吧!”
我看着手机上的评论,气得浑身发抖。
“鸿门宴”?“演戏”?
我,李桂兰,68岁,退休了十几年的高级工程师。老伴走得早,我一个人拉扯大三个孩子。为了他们能在市里扎根,我掏空了半生积蓄,给每个孩子结婚买房,都付了上百万的首付。
我没求他们养老,没要他们一分钱。
我只有一个,也是唯一一个条件。
“妈不要你们的回报,只要你们每周能带着家人,回来陪我吃顿饭,让妈看看你们,看看孙子孙女,这个家就还是个家。”
这是我跟他们签下赠与合同时,他们每个人都红着眼睛,拍着胸脯答应我的。
可如今,这份温情,在小儿媳张丽的笔下,变成了“控制”和“绑架”。
我看着手机屏保上周刚拍的全家福,照片上他们笑得那么甜,我还以为……呵。
我立刻给小儿子王伟打去了电话。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,背景音很嘈杂。
“妈,怎么了?我这儿忙着呢!”他的语气很不耐烦。
我压着火气,一字一句地问:“你媳妇在网上发的东西,你看到了吗?”
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。
然后是张丽抢过电话的声音,尖锐又理直气壮:“妈,我发的怎么了?我说的是事实啊!”
“我们年轻人周末想有自己的生活,这有错吗?你非要搞得像旧社会一样,每周请安,有意思吗?”
“我那也是为了你好,想让你‘开明’一点,跟上时代!”
“跟上时代?”我气得笑了,“跟上什么时代?跟上一个拿了父母百万房款,却连一顿饭的陪伴都不肯付出的时代吗?!”
“妈,你怎么能这么说!”王伟的声音终于再次响起。“我们不是不回,是张丽她刚嫁过来,还不习惯……”
“不习惯?”我打断他,“她不习惯,你大哥大嫂呢?你二姐二姐夫呢?他们也都不习惯了?”
这个月,先是小儿子说要加班,然后大儿子说孩子报了补习班,再是二女儿说要和朋友去露营。三个家庭,像商量好了一样,用各种借口推掉了每周的家宴。我这个当妈的,还以为他们是真的忙。现在才知道,原来是背后早就结成了同盟,就为了对抗我这个“恶婆婆”。
“妈,我们就是想有点自己的空间。”王伟的声音低了下去,“大家都觉得累,每周这样跑,真的很累。”
累?我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。
当年我为了给他们凑首付,退休后还去给项目做顾问,没日没夜地画图,熬到心悸住院的时候,我都没喊过一声累。可他们,只是开车回来吃顿现成的饭,就觉得累了。
我心口一阵绞痛,几乎要喘不过气。
“好,好,我知道了。”我不想再听他们任何辩解,疲惫地挂了电话。
我点开那个帖子,想看看我的另外两个孩子是什么反应。
果然,大儿媳在底下匿名评论:“唉,谁说不是呢,我们也是敢怒不敢言,老人太强势,小辈很难做。”
二女婿则更直接,用小号点赞了好几条骂我的评论。
我以为我养育了三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。到头来,却是一群端起碗吃肉,放下碗就嫌娘的白眼狼。
他们心安理得地住在我给他们买的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,却嫌弃我这个郊区的老宅又破又远。
他们享受着我的付出,却把我的唯一一点念想,当成了沉重的负担。
这时,家族群里,张丽又发了一条消息。
“既然妈都看到了,那我们就把话说明白吧。”
“我们希望取消每周的强制家宴,改成我们有空的时候,自己决定回不回去。”
她甚至还@了所有人。
“哥,嫂子,姐,姐夫,你们说呢?”
群里沉默了足足五分钟,没一人说话。
最终,大儿子王强,第一个站了出来。“妈,我们不是不孝顺。只是时代不同了,我们也想有自己的生活方式。”
二女儿王娟也跟着附和:“是啊妈,您也该学着放手,过过自己的生活了。”
他们没有一个人指责张丽的自作主张。没有一个人为我澄清半句。反而,借着这场舆论,顺水推舟,向我集体施压,要求他们所谓的“自由”。
我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些冰冷的文字,脑子里嗡的一声。不是愤怒,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和恶心。
原来,我几十年来小心翼翼维护的母慈子孝,只是一个自我感动的笑话。我以为的家,在他们眼里,不过是一个需要定期打卡的麻烦。
我自嘲地笑了。眼泪,一滴都没有掉。
哀莫大于心死。
从今天起,我李桂兰,不当妈了。
我拿起手机,没有在群里回复一个字。我平静地拨通了另一个电话。
“是李律师吗?我是李桂兰。有点家事,想咨询您一下。”
“我想把我名下的老宅卖了,再去签一个最好的养老院。”
“另外,关于几年前我赠与我三个子女的购房款,我想和您确认一下,是否能转为‘有条件赠与’?”
电话那头的李律师是我多年的老友,他愣了一下,随即明白了什么。“桂兰,你想好了?”
“想好了。”我的声音平静得吓人,“比任何时候都清楚。”
“他们要自由,我给他们。”
“我这辈子,也该为自己活一次了。”
第二天,我约了本市最著名的房产中介公司的金牌经纪人。
张经纪看到我这栋位于近郊半山腰的老宅时,眼睛都亮了。
“李老师,您这房子,可不是普通的老宅啊!”他绕着院子里的那棵百年桂花树走了一圈,语气里满是惊叹。“独门独院,占地将近一亩,关键是地段,离规划中的新科技城只有三公里。”
“这几年多少开发商想来这片拿地都拿不到,您这绝对是稀缺资源!”
他给我报了一个我意料之中,却足以让任何人疯狂的数字。
“保守估计,连地带房,至少这个数。”他伸出两根手指。
两千万。
“如果挂牌拍卖,遇到识货的买家,价格还能更高。”
我平静地点了点头:“那就挂牌吧,尽快。”
张经纪有些诧异地看着我:“李老师,这么好的房子,您舍得?”
我笑了笑,没说话。舍不得的,是那个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家。而不是这栋,只剩下我一个人影子的建筑。
送走房产经纪人,我又驱车去了本市最顶级的一家养老社区——“松鹤延年”。这里不像养老院,更像一个五星级度假村。有独立的别墅式住房,专业的医疗团队24小时待命,还有恒温泳池、图书馆、老年大学,甚至还有专门的园艺师打理花园。
我直接找到了负责人,签下了一份终身制的VIP入住协议。预付了未来十年的所有费用,三百多万。
刷卡的时候,我连眼睛都没眨一下。这些钱,原本都是我打算将来平均分给三个孩子的。现在,我只想用它们,给自己买一个清净、体面的晚年。
做完这一切,我给三个孩子发去了同样一条信息。
“老宅要卖了,我下周搬去养老院。你们有空的话,这周末回来,把自己的东西收拾一下。”
信息发出去,不到一分钟,小儿子王伟的电话就打了过来。
“妈!你搞什么?!”他的声音又急又怒,“好好的卖什么房子?你要去养老院?你疯了吗?!”
我淡淡地说道:“我没疯。这是我自己的房子,我有权处置。”
“那你也不能说卖就卖啊!你让我们以后住哪?!”他脱口而出。
我愣了一下,随即气笑了。“你住在哪,跟我有关系吗?你不是住在自己一百五十平的大房子里吗?”
“那……那不是……”他支支吾吾,说不出话来。
我知道他在想什么。他们兄妹三个,早就把我的老宅,当成了他们未来的囊中之物。他们以为,等我这个老太婆百年之后,这价值千万的宅子,就是他们最大的一笔遗产。现在我突然要卖掉,等于直接断了他们最大的财路。他们当然会疯。
“妈,你是不是因为张丽那件事生气?她不懂事,我让她给你道歉!你别冲动行不行?”
“道歉就不必了。”我语气冷漠,“我累了,不想再为你们的事情操心了。”
“你们不是想要自由吗?现在我把自由还给你们。以后你们想什么时候过周末,就什么时候过周末,再也没人逼你们回来了。”
我说完,直接挂了电话。没过多久,大儿子和二女儿的电话也接踵而至。口径出奇地一致。先是震惊,然后是愤怒地质问,最后是假惺惺地劝我不要“冲动”。
“妈,你这么做,让外人怎么看我们?还以为我们虐待你,把你赶进养老院呢!”大儿子王强的语气充满了指责。
“是啊妈,我们脸上也无光啊!”二女儿王娟也急了。
我听着他们的话,只觉得可笑。他们关心的,从来不是我这个母亲是否孤单,是否伤心。他们关心的,只有房子,只有钱,只有他们自己的面子。
我懒得再跟他们废话,直接在家族群里发了一份文件。
是律师刚替我拟好的关于提前处置个人财产及变更赡养方式的声明。
内容简洁明了。
第一,本人李桂兰,名下位于郊区的老宅,已正式委托中介挂牌出售。
第二,出售所得款项,将全部用于本人入住高端养老社区及后续个人开销,如旅游、理疗等。
第三,为响应子女“各自独立生活”的呼声,传统的家庭赡养模式,将变更为现代化的财务支持模式。我将把养老社区的月度账单,平均分为三份,按时邮寄给三个子女家庭。
“请各位按月支付,作为对我应尽的赡养义务。逾期未付,将视为放弃赡养。”
声明的最后,还有李律师的亲笔签名和律师事务所的公章。
这份声明,像一颗炸弹,在群里炸开了锅。
最先崩溃的,是小儿媳张丽。
“一个月两万?!我们哪来那么多钱!王伟一个月工资才多少!”
“再说了,赡养老人不是应该出人出力吗?哪有直接要钱的!这不是敲诈吗?!”
我看着她的发言,冷笑一声,亲自回复了她。
“出人出力?你们连每周回来吃顿饭都不愿意,还谈什么出人出力?”
“这是你们自己选的。既然亲情靠不住,那我们就谈钱。”
“法律规定,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。我现在只是把这份义务,量化成了具体的金额而已。”
“付不起?那就等着收法院的传票吧。”
抖音[黑岩故事会]小程序,搜索口令[儿媳骂我是恶婆婆,我登报卖房后她哭疯了]即可阅读全文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