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:苏清圆沈老师《老婆要我伪造古籍后,她后悔了》
窗外的老巷浸在深夜的寂静里。古籍馆二楼的修复室,灯还亮着。我整理好最后一张敦煌残卷的拓片笔记,轻轻舒了口气。明天要带清圆去见一位敦煌学专家,这些资料,或许能帮她正在筹备的文化综艺找到些灵感。桌角的紫檀木盒里,是我为她准备的惊喜——一份刚修复完成的唐代古籍拓本。想到她可能露出的笑容,我心底泛起暖意。她总说我古板,但我知道,她骨子里是爱这些的,只是被那个圈子裹挟,有些急于求成了。楼下传来急促的开门声和脚步声。苏清圆推门进来,脸上带着亢奋的红晕,甚至没看一眼我满桌的心血。“我!投资谈成了!”她语速很快,“陆景明答应追加投资,只要我们把兰亭录的爱情故事改成‘霸总风’!他说了,如果你能在修复时,‘补充’几行类似的孤本记载当噱头,节目热度绝对爆!”伪造古籍?我的心猛地一沉。“清圆,”我尽量让声音平稳,“这是伪造。古籍修复的底线是还原历史,不是篡改。”“底线?”她嗤笑一声,神色变得不耐,“你的底线能换来收视率吗?现在要的是话题!是流量!你知不知道我有多难?”我看着眼前陌生的她,拿起那个紫檀木盒。“你看看这个刚修复的唐代残卷,真正的历史自有它的力量。做文化综艺,引导观众理解真实的文化之美,才是不能丢的底线。”她瞥了一眼,眼神毫无波澜,只有厌烦:“又是这些破纸!我,我受够了!跟你在一起,只能守着这些发霉的东西!你永远不懂变通!”争吵中,她情绪失控,猛地抓起工作台上那柄祖父传下的修复镊子,狠狠摔向地面。清脆的撞击声刺破了夜空。镊子落在角落,镊尖似乎歪了。我看着它,心像被狠狠扎了一下。“我们完了!你守着你的破纸过一辈子吧!”她丢下这句话,摔门而去。世界骤然安静。我蹲下身,拾起那柄陪伴我十几年的镊子,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和不自然的弯曲。近半年的争执画面在脑中翻涌。沉默良久,我将其放回工具架。然后,铺开一张待修复的残页,调好浆水。唯有指尖触碰到的、跨越千年的真实纹理,才能让纷乱的心渐渐沉静。
我的指尖抚过兰亭录残破的边缘,霉斑与虫蛀的痕迹像是岁月无声的叹息。修复室的窗户紧闭,将外界的一切喧嚣隔绝。只有镊子与纸张接触的细微声响,以及药水清淡的气味,陪伴着这漫漫长日。门外隐约传来助理林墨压低的声音:“......沈老师近期不便见客,所有商业合作暂不接洽,抱歉。”自那晚之后,我便闭门谢客。古籍馆成了孤岛,我则是岛上唯一的匠人,试图用微薄之力,弥合时光留下的裂痕。苏清圆的名字,连同她那档名为墨韵流声的节目,却像无法隔绝的空气,无孔不入。手机屏幕亮起,推送着娱乐新闻——“顶流加盟!苏清圆导演新综艺墨韵流声未播先火,创新改编引爆期待!”配图是她站在聚光灯下,自信飞扬。她在采访中侃侃而谈:“我们致力于用更年轻、更时尚的方式激活传统文化,让古籍里的故事‘活’起来,与当下年轻人产生共鸣。”字字句句,不见丝毫提及那些我曾为她整理的敦煌资料,那些深夜的探讨,以及那些她曾表现出兴趣的、真正深沉的文脉。她高举起“创新”的旗帜,将“改编”奉为圭臬。林墨送茶进来,轻声说:“周老刚来过电话,说您这样挺好,‘为文化续命’,急不得。他还说,好东西,值得等。”我点点头,目光未曾离开案头的残卷。是的,好东西值得等,真正的理解和尊重,更需要时间来沉淀。就在节目开播前几日,一位不速之客找到了苏清圆。是我的师妹,也是古籍保护中心的研究员,程薇。她将一叠打印件放在苏清圆面前,是不少资深古籍爱好者与几位学者的联名抗议信。“苏导,兰亭录是珍贵的文化遗产,不是言情小说的脚本。你们这种‘霸总式’的篡改,是对历史的扭曲,会误导大量不了解原著的观众。”程薇语气严肃,“现在停止还来得及,否则引发的争议可能会反噬节目本身。”据说,苏清圆只是随意翻看了几眼,便不以为然地推到一边。“程研究员,你们学界总是这么保守。没有流量关注,古籍才是真的死了。等节目大火,让更多人因此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,你们自然会明白我的用心。”她被眼前的流量和数据冲昏了头脑,认为所有的质疑都是通往成功路上的杂音,只需用更大的声量覆盖即可。我无从知晓她们对话的具体细节,但程薇后来在电话里寥寥数语,已勾勒出苏清圆当时的固执。挂掉电话,我看着修复台上历经沧桑的兰亭录残页,心中并无多少波澜,只是更专注地调配着手下的浆水。
墨韵流声的首播,堪称一场“盛况”。社交媒体上,顶着“霸总版兰亭录”tag的话题热度飙升,评论区却迅速撕裂。粉丝的狂欢尖叫与另一股声音激烈碰撞——“这是在亵渎古籍!唐代士族的风骨被改成了什么鬼东西?”“误导观众!完全违背历史背景的感情线,编剧出来挨打!”“心疼原著,被魔改得亲妈不认。”争议如野火燎原。首播次日,文化界泰斗周老在接受一家严肃媒体采访时,面色沉痛,言辞犀利:“这不是创新,是亵渎!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,行扭曲历史、误导年轻观众之实,是对先人智慧的不尊重,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践踏!”这番定调般的批评,将事件推向了高潮。古籍爱好者们的联名抵制声势浩大,多家学术机构发声表达担忧。更致命的是,相关文化管理部门宣布介入调查,质疑节目是否存在“虚假宣传”和“篡改重要历史文化资源”的问题。大厦倾颓,只在瞬间。节目被平台紧急下架,所有宣传物料消失无踪。投资方迅速切割,矛头直指项目负责人苏清圆和提出“改编”方案的陆景明。陆景明被公司内部问责,焦头烂额,自身难保。苏清圆坐在突然冷清下来的办公室里,电话铃声此起彼伏,大多是媒体的追问和合作方的诘难。她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些刺眼的批评和嘲讽,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,流量带来的热度可以有多烫手,而背离根基的“创新”,坍塌起来又有多快。就在她茫然无措,被巨大的失败感和舆论压力包裹得几乎窒息时,一条文化新闻推送弹了出来——“国博将举办唐代孤本兰亭录特展,修复师我让千年瑰宝重焕光彩。”配图是灯光下,静静躺在展柜中的古朴卷轴,那份她曾不屑一顾的“破纸”。新闻稿里引用了周老的评价:“我先生的修复工作,最大程度还原了兰亭录的历史原貌,严谨、克制,充满敬畏。这才是对历史、对文化最好的尊重。”冰火两重天。一边是她亲手搞砸的、充满骂名的“改编”,一边是他默默完成的、备受赞誉的“还原”。苏清圆鬼使神差地驱车来到了国家博物馆。特展展厅里,人群安静地流动。她远远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展柜,玻璃罩下,正是我修复完成的兰亭录真迹,字迹清隽,历经沧桑却风骨犹存。展柜旁,陈列着一本打开的修复手记复印件,是我的字迹,工整而沉稳。她一步步走近,目光落在其中一页的备注上:“......此卷修复耗时数月,尤记得此前为助某人筹备文化综艺,曾系统整理敦煌遗书相关素材,梳理唐人逸事。虽彼项目未循此径,诸多心血未得应用,然整理过程本身,亦算与文化更深结缘,未尝不是收获。”寥寥数语,没有指责,没有怨怼,甚至没有提及她的名字。只是平静地陈述一段付出,并将之归结为“与文化结缘”。可苏清圆却像被瞬间击中了。“曾系统整理敦煌遗书相关素材......”——她想起他灯下为她查找资料的身影。“梳理唐人逸事......”——她想起他曾兴致勃勃地想与她分享那些真实有趣的历史细节。“诸多心血未得应用......”——她想起自己当时的不耐烦和轻视。他默默为她做了那么多,她却从未真正珍视,甚至在他坚持原则时,斥责他古板、不懂变通。她追求的热度和成功,如泡沫般碎裂,而他坚守的尊重与传承,却在此刻,于这庄重的殿堂里,散发着永恒的光芒。泪水毫无预兆地涌出,模糊了眼前的字迹。她慌忙低头,肩膀微微颤抖。“现在知道后悔了?”一个平静的女声在身边响起。是程薇。苏清圆仓促擦泪,没有否认。程薇看着展柜中的兰亭录,轻声道:“师兄为了帮你,那段时间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。他找了多少冷门资料,联系了多少学界前辈,你以为那些精彩的节目创意最初是哪里来的?他只是不习惯把功劳挂在嘴边。”
国博特展上的泪与悔,像一根无形的鞭子,抽打着苏清圆。舆论的喧嚣和项目的烂摊子暂时被她抛在脑后,此刻,她只有一个无比清晰的念头。去见我,亲口对他说一声对不起。她驱车来到那条熟悉的老巷。暮春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,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古籍馆的木门依旧虚掩着,仿佛一切未变。可她站在门前,伸出的手却迟疑了,往日的理直气壮早已荡然无存,只剩下满腔的羞愧和近乡情怯的忐忑。她深吸一口气,推开了那扇门。门内,林墨正安静地整理着书架,闻声抬头,看到是她,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,随即恢复了惯常的沉稳。“苏导。”他客气地点头,身体却不着痕迹地挡在了通往后院修复室的楼梯口。“林墨,我......我想见见我。”苏清圆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。林墨面露难色:“抱歉,苏导,沈老师他......正在忙。吩咐过,不见客。”他的语气平和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。“我就跟他说几句话,说完就走。”苏清圆近乎哀求。林墨摇了摇头,眼神里有一丝怜悯,但更多的是维护我的坚定:“苏导,请别让我为难。沈老师现在需要安静。”吃了闭门羹,苏清圆却没有离开。她退到门外,看着那扇紧闭的木门,倔强地站在原地。她不知道还能做什么,只能用这种最笨拙的方式,表达她的诚意。第一天,她从白天站到夜幕降临,腿脚酸麻,巷子里的居民投来好奇的目光。第二天,我没有出现,只有林墨傍晚出来倒垃圾时,默默递给她一瓶水。第三天,她带来了扫帚和簸箕,开始打扫古籍馆门口散落的梧桐叶。第四天,沙沙的扫地声在寂静的巷子里回响,她做得一丝不苟,仿佛这样就能扫清一些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尘埃。就在她以为又要无功而返时,那扇木门“吱呀”一声,从里面被推开了。我走了出来。他穿着素色的棉麻衬衫,身形清瘦,面容有些疲惫,但眼神依旧沉静,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,不起波澜。几天不见,他仿佛瘦了些,也仿佛离她更远了。苏清圆的心脏猛地一跳,几乎要脱口而出酝酿了无数遍的道歉。然而,我并没有给她开口的机会。他看着她,目光平静地掠过她身边打扫干净的地面和整理好的书籍,然后将手中拿着的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递到了她面前。苏清圆低头,看到封面上几个字——古籍保护法。“苏导,”他的声音温和,却带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,“如果你是来谈新的文化综艺项目,或者任何与商业合作有关的事情,我建议你先把这个读懂。这是我们这行的基本准则。”苏清圆猛地抬头,想解释:“我不是......”“如果你是来道歉的,”我打断她,语气依旧平缓,却像一块冰冷的玉石,“没必要。”苏清圆怔在原地,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。“我没怪你。”他看着她,眼神里没有怨恨,只有一种看清后的淡然,“只是,我们对文化的态度,从根本上就不同。你有你的阳关道,我有我的独木桥。”他顿了顿,最后说道:“以后,不必再见了。”说完,他微微颔首,算是告别,然后转身,重新走进了那扇木门,轻轻关上。“咔哒”一声轻响,像是落锁的声音,不仅锁上了门,也彻底隔绝了两个世界。苏清圆呆呆地站在原地,手里那本薄薄的古籍保护法仿佛有千斤重。夕阳的余晖暖不了她瞬间冰凉的手脚,更照不进她此刻空茫的心。他没有指责,没有愤怒,甚至没有给她道歉的机会。他只是平静地划清了界限,告诉她,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(付费卡点)
抖音[黑岩故事会]小程序,搜索口令[老婆要我伪造古籍后,她后悔了]即可阅读全文~